自然资源部晒出我国矿产资源“家底” 矿业绿色发展取得
人民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杨曦)矿产资源家底数据是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张玘云)近日面对前来参观的人群,60岁的胡学来毫不吝啬用“天天在过年”形容如今的好日子。10年前,他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杨庙社区还是一个个居住拥挤、交通不便的房台村。作别“穷窝窝”,今日杨庙社区推动治理、服务、产业等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一条沿黄特色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资料图片)
杨庙社区新貌。 (东营市委宣传部供图)
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建的新型社区,如今居住着沿黄河大坝11个房台村的1535户、4792名居民。
20世纪70年代,所辖村群众响应国家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号召,将家搬迁到临黄堤外侧的避水村台上,为防洪安全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各种因素制约,房台村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治理服务滞后,群众搬迁改造愿望十分迫切。
为顺应群众期盼,市、区两级开始实施房台村搬迁改造,总投资5.6亿元,建设住宅楼82栋、住房1446套、沿街商铺29套,2016年11月两期工程全部竣工,2016年春节前群众全部搬迁入住。
不少7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摄
群众“安居”之后,如何“乐业”?难题再次摆在面前。作为东营市首批沿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垦利区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和同事们发现,眼前并无现成模式可搬,一切只能从头开始。
通过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杨庙社区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采取“专业化公司做市场、合作社搞生产、党支部抓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发挥出了“1+1+1>3”的产业发展优势。
在这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有6个,带动700余名群众实现灵活就业,占社区总人口的14.6%,基本实现了常住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致富。居民收入来源也由单一种植收入拓展到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
北范村50岁的张波兰便是其中的受益村民之一。5年前,她还是对草编手艺一窍不通的家庭妇女,自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通过草编合作社的培训,目前,她不仅有了一份稳定收入,还带出了近百名村民通过草编增加收入,他们中绝大多数为7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
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到社区开办的老年餐厅吃一荤一素的温暖午餐。东营市委宣传部供图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在杨庙社区已不再是奢望,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到社区开办的老年餐厅吃一荤一素的温暖午餐。“每天都有四五十位老人同时就餐。经过政府的补贴,低保、五保户等特困人员一顿饭只需一元钱。”老年餐厅负责人王祝娥说。
围绕群众方便快捷办事,杨庙社区创新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92项服务事项下沉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次办好”。并在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设置智慧公章、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开发便民服务手机App,下沉更多服务事项,为民服务更加便捷。
此外,还有高标准建设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便民服务室、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按省级一类标准建成的活动场地4500平方米的社区幼儿园,实现社区儿童全部就近入园;按照省级标准化水平建成占地625平方米的社区卫生室,每年组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
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设置的智慧公章、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令为民服务更加便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摄
日子越过越红火,胡学来和一帮老伙计琢磨着能给社区做点什么?众人一合计,2022年成立了一支15人的老骥巡防队,不仅负责调解居民纠纷、定期去黄河边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还在居民间开展了反诈宣传,成功避免了多名老年人遭诈骗。
讲好了黄河滩居民的幸福故事,杨庙社区如今正着眼于讲好黄河故事。以黄河南展区老房台村为基础,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的东营杨庙·黄河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将打造生态文明学院、餐饮民宿、文创非遗等功能版块,促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张麦荣说,“今后社区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让村民能够真受益、得实惠”。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