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看田间地头“一粒麦”变身记 让农户增产又增收

发布时间:2023-06-13 11:33:59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眼下,安徽全省麦收已基本结束。从种到收,从一粒冬小麦到绿油油的青苗,再到沉甸甸的金黄麦穗,这样的“变身”要经过240多天的漫长成长期。但是,颗粒归仓以后,小麦的变身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提速了,花样也更多了。田间地头的“一粒粒麦粒”是如何在变成百姓餐桌上的馒头面条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身价,让农户增产又增收的呢?一起跟随记者去安徽当地看一看。


【资料图】

每一粒小麦从进入到粮仓那一刻起,它的“旅程”已经被规划好了。

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魏红波:这是4条生产线,小麦进入以后,可以在这里边变成不同的产品和面粉。这要经过100多道环节和工序,从小麦到加工成产品,大概就需要30多个小时就完成了。

100多道工序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作为全国小麦生产大县,安徽涡阳常年种植小麦达180多万亩,但收的是杂麦,做的是散粉,附加值也不高。

如何改变小麦大县只能卖小麦的困境,当地政府开始琢磨做“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文章,通过招徕企业构建一条留在县域的产业链。在这个自动化工厂,从制粉到制作面条的100多道工序里,每一道都让小麦的“身价”更高。

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魏红波:我们现在这种水饺粉也好,麦芯粉也好,与以往的通粉(通用小麦粉)相比较,附加值要提高1—2倍,这个也是很可观的。

随着企业不断扩大种植基地,订单式回购让农户们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魏红波:(每斤)我们1块4左右(收购),按质论价,我们这也是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收购价格上也尽可能就高不就低。

涡阳县种粮大户 程利杰:我们之前是种啥卖啥,现在是卖啥种啥。统一选用种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最终统一销售给企业。我们合作社共计种植12000多亩地,预计效益在300多万(元)。

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涡阳全县187万亩小麦里,优质专用小麦达到172万亩,而且全部就地加工转化。记者走访过程中,不少企业都正在或者计划加产线、扩产能。

和企业注重的产品、工艺升级相比,政府谋划得更长远。在涡阳县政府,记者看到这张招商引资项目表,不少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都赫然在列,一个围绕粮食的大型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安徽省涡阳县县长 丰霄寒:这块目前是正在建的食品深加工的产业园区,这一块是食品包装和物流园区,是下一步打造的重点和方向,这样就形成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园区。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