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古宣安徽泾县小岭宣纸

发布时间:2022-12-16 14:51:26 来源:壹点网

在古时,不用劳作却能够锦衣玉食地供着,不是家里官爵显赫的权贵,便是富甲一方的商户。

而安徽泾县小岭村的曹氏一族,“不耕种而无艰于食,未桑麻而自不缺衣”,甚至成为了泾县的名门望族,他们又是依靠什么壮大家族的呢?

这就必须得提到小岭村了。小岭村素有“九岭十三坑”之称,因其岭岭有青檀,坑坑有泉水,山环水绕,于是成为了宣纸最佳的生产环境。

宋绍定二年,小岭曹氏始祖曹大三率族人由南陵绿岭虬川迁至小岭,以造纸业为生计,逐步形成“宣纸世家”,使小岭成为宣纸的原产地域。

按说那个时候,靠造纸营生的不止小岭村,但是在传承宣纸制作技艺的过程中小岭村博采众家所长,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于是到了元朝末年,他们用本地盛产的青檀树皮制浆获得成功,替代了价格昂贵且日见稀少的楮树皮。明朝初年,掺进了沙田稻草。皮浆、草浆结合,使宣纸既有绵韧性又有很好的润墨性。

除此之外,他们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

在生产玉版、罗纹、连四等宣纸名品的基础上,明朝中期研发了专供皇宫内庭使用的巨幅宣纸“露皇宣”(丈六)、“白鹿宣”(丈二)。通过工艺的精益求精,使宣纸在曹氏一族的掌握中成为名甲天下的纸张。

明末清初,小岭已成为宣纸的主产地,小岭宣纸业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据调查统计,1900—1936年,小岭曹氏分布在全县的纸棚共有21处,纸槽总数130余帘,从业人员数千人。按每帘槽年产宣纸7吨计,全年宣纸生产能力达到900吨以上,占全县总产量的90%。

为了拓展销路,有25户曹氏宣纸厂在上海、苏州、南京、汉口、芜湖等地开设纸栈,承办销售业务。宣纸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

1903至1933年,小岭曹氏宣纸业主要人员曾先后去过日本,了解市场行情,吸取先进技术。其中用纯碱替代桐碱就是曹廷柱从日本引进的。在这期间,宣纸在国际上屡屡获得大奖,因此小岭曹氏宣纸而名扬世界。

虽然后面遭遇了一系列战争,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生艰难,宣纸业一蹶不振,小岭曹氏宣纸几欲解散。

为了帮助宣纸业摆脱困境,1951年8月,小岭曹氏宣纸成立了“泾县宣纸联营处”,1954年1月27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批准,泾县宣纸联营处改为公私合营。

至此,小岭宣纸让宣纸制造业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到今天依然是宣纸行业的重要风向标。

锦兰春文房,专注非遗文房传播。小岭宣纸与锦兰春文房,将正式联合非遗物质文化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岭宣纸,在微信视频号小店直播!

直播期间,广受书画爱好者欢迎的古法手工宣纸,以及其他精品文房用品都会悉数登场,任您挑选。一站式的直播服务,将会为您答疑解惑,让您买的省心,用的放心!我们承诺每个产品都是源头直发,防伪可查,争取每一次都让您满意而归。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